Johor Bahru Intro柔佛新山简介 By MySgProp原创, 3-May, 2013 新山(马来语:Johor Bahru, JB)是马来西亚在马来半岛最南端、也是欧亚大陆最南端的城市,与邻国新加坡隔着柔佛海峡相对,有”大马南方门户”之称,是柔佛州(Johor)的首府,也是柔佛州的其中一个县属 。柔佛州的其他县分别为麻坡 (Muar), 昔加末 (Segamat), 峇株巴辖 (Batu Pahat),丰盛港 (Mersing),哥打丁宜 (Kota Tinggi)和 笨珍 (Pontian),还有居銮 (Kluang)- 我可爱的故乡!2008年新增了2个县,既新山割让出来的古来再也(Kulaijaya)和麻坡割让出来的礼让(Ledang)。 早时候的新山被俗称为丹戎.布蒂里 (Tanjung Puteri),在当时也只是一个马来渔村。但是后来被新上任苏丹阿布峇卡 (Sultan Abu Bakar),于 1866年1月1日把它改稱为新山(马来语译音:柔佛峇鲁)(Johor Bahru)并在其后在苏丹阿布峇卡管理之下迅速的发展成一个城市。有许多大型的建筑物都是在苏丹阿布峇卡的领导期间建成的,如国家回教堂,大皇宫和州务大臣的官邸等等。当中有许多建筑物都是由当时一位富裕的华商- 黄亚福一手包办建成的,黄亚福过后甚至成为苏丹的左右红人。此时此刻的新山也因此涌进了大批从中国南下的华人。 南来的华人在新山落脚后,把新山从一个小小的渔村,逐渐发展成一个商镇。当时的新山市被纱玉河 (Sungei Segget) 分成两边,潮州人的陈旭年发展河的左岸,他开辟市场,后来此地就有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陈旭年街;河的右岸,广东人黄亚福大兴土木,建设店铺,这里也有一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黄亚福街,其他籍贯的华人则散居在当中。广东人多从事建筑业,黄亚福就是当中的佼佼者。潮州人多从事杂货米粮生意,海南人多开咖啡店。苏丹阿布峇卡还将建筑大皇宫的工程交给黄亚福。他从中国引进优秀的工匠, 将清真与中国宫廷风格容为一体,是本地不可多得的历史建筑物。这所大皇宫经已改成博物院 (旧为皇宫) 公开给民众参观。大皇宫中尚可看到许多篆刻在墙上的中文诗词和充满中华色彩的建筑特色。 华人为早期的开拓功臣,这可从许多现有建筑物及古庙考查。当中柔佛古庙见证了新山的历史。1990年代,州政府以发展为理由强徵廟地,新山华社奋不顾身,甚至以身躯捍卫着柔佛古庙,但始终敌不过州政府的一纸通令下,见证新山百年风霜的古庙围墙被无情的发展洪流推倒了。庆幸保住了柔佛古庙的庙身。但它对当地的华社意义不减。曾经为了保存庙地,当地华社付出了许多努力,也因为这件事,新山华社更努力的维护着柔佛古庙,不让古庙再被州政府无情的摧毁。 新山中央商务区(CBD)主要是位于黄亚福路与新柔长堤附近的地区,于90年代中期正式的被着重发展。马来西亚中央政府与柔佛州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资本来发展这个地区,特别是在2006年过后,一项南马的大型发展计划-依斯干达计划正式推行。 人口统计数据 根据2009年的统计,新山市内的人口达1,370,738人,是马来西亚人口第二多的大城市,而新山都市圈人口更达1,800,000人。根据柔佛州城市与乡村规划局的报告,在2010年,新山县总人口为1,613,221人。人口之中,主要是由44%的马来人(在2001- 2007马来人的人口幅度缓慢,造成此现象和物价水平有相当大的关系) ,41.5%的华人(在2001- 2007华人的人口幅度增加,未能确定该数据.人口增加和新山经济迅速发展有关),9.1%的印度人(在2001- 2007印度人的人口幅度减少,此现象与教育水平和缺乏竞争能力或其他因数有关),和5.4%的少数民(在2001至今 ,其余人口拥有大幅度的增加,此现象和新山经济迅速发展有关,同时,国外移居者的增加也有相当大的原因之一)而组成的。 新山的华人主要是从19世纪时从中国南下移民到新山后便在此地落地生根,华人中主要是由五大方言群:潮州人,客家人,福建人,广东人和海南人所组成的,也有少数的福州人。當地华社以中华公会为首。「五帮」为潮帮,闽帮,客帮,粤帮及琼帮,百年来坚持着”一庙(柔佛古庙)、一山(绵裕亭义山)、一校(宽柔中学)。多年来,五帮同心协力建设新山的经济、人文,也见证了新山的变迁。 经济 作为马来半岛三座主要的城市之一的新山(其他两个分别是吉隆坡与槟城),是一座对马来西亚非常重要的工业,运输与商业城市。它的大型企业包括电子、资源和石油化学的精炼厂和造船工业。 新山的主要重型工业区是位于巴西古当(Pasir Gudang)和丹绒浪塞(Tanjung Langsat),中小型工业区则主要是位于在地不佬(Tebrau)、淡杯(Tampoi)、士乃(Senai)、士古来(Skudai)和古来(Kulai)。新山有三个主要的海港:巴西古当港(Pasir